学院思政课教师赴贵州开展主题实践研修

来源:思政部 发布时间:2024-07-18 15:51:59 阅读量:

 在长征出发90周年之际,学院组织全体思政课教师赴遵义、贵阳等地,开展“传承遵义会议精神走好新时代长征路”系列主题实践研修活动,以长征精神,引领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;以长征课堂,丰富思政教学实践。

  追寻长征足迹,坚定理想信念

  从南昌出发,历经三省,辗转四市、十二地,行程3200多公里,研修班分别来到了红军长征道路上的遵义会议会址纪念馆、娄山关战斗遗址、苟坝会议旧址、四渡赤水纪念馆、土城渡口、中共贵州省工委旧址等重要红色场馆,深入了解会议召开前后的激荡风云,深入学习红军先辈们的优良革命传统,深刻感悟革命先烈们的理想信念。

  “心底无私天地宽,尽管中国革命道路走得异常艰辛,也有过失误曲折,但中国共产党人除了党和人民的利益,没有任何其他特殊利益,对党忠诚、不负人民的红色基因,让中国共产党人襟怀坦荡,以光明之心对待光明之事业”,学院党委委员、副院长罗艳萍在四渡赤水纪念馆讲授微党课时的动情分享,引发了大家的强烈共鸣。

  赓续长征精神,筑牢初心使命

  在苟坝会议旧址,教师们聆听苟坝马灯故事,重走“毛泽东小道”,实地探访中国革命精神的薪火之源;在四渡赤水纪念馆,教师们驻足在三扇年代久远的木质“红军门板”前,在四渡赤水的革命故事中,深刻感受到党领导下的人民军队铁的纪律,以及与人民群众生死相依、患难与共的鱼水情谊。期间,研修班还特邀贵州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汪勇教授专题解读《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》,以理论辅导+现场研学的方式引导思政课教师传承党的优良传统、自觉增强纪律观念、严守纪律规矩

  “在追寻红军足迹的过程中,我深刻体会到了,红军战士们当年的艰辛与不易。面对严酷的自然环境、敌人的围追堵截,红军战士们从不言弃,始终保持坚定的信念、顽强的斗志,用双脚翻雪山过草地,最终取得了革命胜利。这让我更深刻地理解了长征精神的内涵,也更加坚定了自己作为一名思政教师的责任和使命”,徐雯萱老师分享了她的真切感受。

  用好长征课堂,创新教学实践

  在遵义会议会址,思政课教师们面向党旗,重温入党誓词,并与馆内讲解员互动讲述遵义会议的背景、进程和意义。在娄山关战斗遗址,教师们共同演绎、诵读毛泽东名篇《忆秦娥·娄山关》。在息烽集中营旧址,余盈琳、潘心悦等青年教师向革命先烈献花,现场录制微课、分享心得。

  长征路上的每一处遗迹,都是革命先辈们不畏艰难困苦、坚定理想信念的历史见证,也是思政教学的鲜活载体和生动教材教师们每到一处,都认真收集整理历史素材,积极探索开展现场教学实践,进行“行走的思政课”“场馆里的思政课”“双师同堂”等课程设计和录制,为把思政课从“天边的课”上成同学们“身边的课”做足准备。

  经过三年多的努力,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从长征出发地江西,到长征转折地遵义,再到长征胜利落脚地延安,完成了对这段伟大征程的探寻闭环,也帮助思政课教师们完成了理论和情感上的双向提升,进一步激励思政课教师肩负铸魂育人职责,推进思政教学创新,让思政课与时代同向、与现实同频、与实践同行真正把思政课讲到学生心里,成为学生的信仰之师、学问之师、品行之师,引导青年学子走好新时代长征路